产学研创结合实践教学平台创建
作者: 来源:教务处 点击: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7日

202292892126.jpg

天津传媒学院 

天津传媒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修德、养慧、精艺、至善”的校训,主动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传媒与艺术专业人才。目前已构建了以影视传媒类专业为主体、艺术学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传媒与艺术“一体两翼”互为支撑的格局。

一、产学研创新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通过天津传媒学院进行产学研创综合平台建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参加企业实践,接触企业运营模式。高校在学生参加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跟踪和反馈,了解学生和社会企业之间的需求,同时要求学生在实践之后,分析自身在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以及在社会单位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2)拓宽就业渠道,跨学科跨专业,搭建校级协同教育平台

通过产学研创综合平台建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可以将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连接起来,四位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全面发展。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观企业生产和运营现场,或者邀请知名设计师、艺术家到校园讲课等方式帮助学生拓展认知,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实践与拓宽视野的机会。成果提升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我国文化艺术传媒专业高速发展对于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持续培养并向社会与艺术机构输送一大批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专业能力、适应文化、数媒、音乐等专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艺术、传媒专业人才。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入大量的“实训化项目”

引入大量的“实训化项目”进入课堂,打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课堂的融合发展,学生的原创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升。通过产学研创综合平台建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可以打破传统惯性思维模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有机会参与到科研创新,让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研究实践相结合,找到自身的兴趣点,激发学习热情,不断发展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二、产学研创平台建设下面对大学生人才培养建议

(1)平衡两方关系,维护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共同利益

产学研创平台建设是建立在高校、社会企业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一种共赢的实践模式,其利益也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平衡好两方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好产学合作的利益成果,对合作参与方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利益分配是一个长期的博弈的过程,需要随着合作办学的发展,不断改革利益分配制度,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效,切实维护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新时期的市场环境和教育改革背景下形成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时代的特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掌握生存技能,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受益。这是一个新兴教育教学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环境作为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需要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保障,这个良好而稳定的环境就是政府的政策支持。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深入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提高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的政策。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搭建和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促进高校、企业提升深度融合,实现教学知识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对接和实践,提高科学知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补贴和宣传的方式,鼓励企业与高校建立实践基地,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2)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拓宽产学研协同创新渠道

高校既是产学研创合作教育的主体,也是学生参与实践的组织者,是产学研协同模式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必须不断强化和拓宽产学研合作的渠道,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产学研协同创新,并参与其中。高校在组织实施教育过程中,可以开展相关方面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活动中去,有助于塑造学生独立人格,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创新体系、形成合力、以赛带练

(1)创建一个体系,支撑了传媒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加快教育强国战略建设需求,创建了一个以文化美育、综合交叉、专业前沿、人格塑造、博雅通识五大课程模块为特征的特色课程体系,系统支撑一流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中每个模块均有系列课程支撑,便于分模块的灵活调整,有利于课程体系的修订完善、交叉融合以及推广应用。

(2)实现两个促进,形成了优秀艺术人才培养合力

充分发挥艺术文化纽带的辐射作用(校企合作、国际合作、人才共享)、不断丰富科研成果的转化形式(科研案例、毕业设计、创业选题),稳步提升了人才的培养质量,拓宽了艺术交流的渠道,培养了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实现了科研优势和教学优势之间的相互促进,达到了教育与实践的共赢。

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情商情怀培养,引导广大教师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培养学生“信念坚定、人格健全、乐于探索、务实笃行”,强化师生使命担当意识,坚定“固我海疆、献身国防”的信念,实现了师生知识能力与人格素养之间的相互促进。

(3)以赛带练,开设第二课堂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浓厚学习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天津传媒学院开设了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实践类的第二课堂,目的就是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融入到现实的实际案例中,实现教育、创新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不同学院还开展了不同的比赛,同时在不同的国家级及市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参与比赛与开展第二课堂的不仅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学习的文化艺术内涵,也让同学们更好更深的了解和熟悉了不同领域的专业技能,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并加强了同学语言表达与沟通的能力为拓展艺术类学子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四、产学研创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示范影响深远

(1)一流艺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大学生艺术人才培养是全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决高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高校艺术毕业生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必将是高校教育改革的课题。产学研创综合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认识企业的机会,为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尝试。学生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参与社会实践,可以提高职业技能,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要使产学研创综合平台建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在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需要参与各方的努力,即政府的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资源配置和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学校、企业之间的精诚合作,为学生搭建实习通道,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产学研创综合平台建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立足于办最好的本科的艺术教育,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激励机制到教学平台的建设开展了全方位的系统性、综合性改革。天津传媒学院与众多媒体和影视机构、文化产业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拍摄了56部影视剧和微电影,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型原创音乐剧《天地运河情》排演,承接了《天下盘山》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文成公主》《红男绿女》等大型歌舞剧演出。学校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特色,学生在全国和天津市各类大赛和展演中获奖300余项,还在加拿大、美国等国际比赛和作品评奖中荣获多项金奖。天津传媒学院坚持艺术教育与社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与时代接轨的办学思想,坚持开放式办学,多样化培养,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办学特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较高水平、较大影响力、特色突出的传媒与艺术类高等学校。

(2)校企协同,意义重大

构建一种基于校企协同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该体系有效解决了艺术专业毕业生与企业用人标准供求关系差异矛盾,降低了行业就业压力,极大程度满足了企业用人需求,大幅度提高企业满意度;广泛宣传文化艺术行业的理念内涵和文化精神,促进艺术专业知识社会普及,加速民众对艺术行业更理性、更科学的认知,进一步助推国家艺术行业更好发展。

产学研创综合平台建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的核心是通过学校工作室、校企合作的理念充分体现出“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跳出课堂全方式推进个性化培养、全师资强化教书育人、全方位加大教学投入”的产学研创综合本科全教育实践成效,实现了转变,即: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教为中心”向“实践+实践+创新”并重的教学模式转变;从“灌输式”、“片面追求专业化”转向实践式、创新式、探究式培养方式的转变,为培养全面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节点,响应党和国家“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号召,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科技进步不断创造着研究学习的新方法新手段,新科技发展和新产业新业态产生持续引发着新的研究课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构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育理念的创新,产学研创结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将进一步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接受检验。

 2022927161337.jpg

佐证视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