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索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全新路径,让学生在未来智慧领域中具备核心竞争力,2025年5月22日,我校影视学院、科研与国际交流处在图书馆举办“AI环境下的国学智慧教育”专题讲座,讲座特邀著名文史学者张立华老师主讲,深入探讨AI环境下国学智慧教育的实践方向与时代价值。
主讲人:著名文史学者、资深出版人、编审张立华
张立华老师在讲座中指出,智慧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与未来。随着AI的崛起,知识型工作逐渐被智能机器人取代,人类工作重心将转向智慧领域,教育从知识教育向智慧教育转型迫在眉睫。 他强调,读史并非必然使人明智,只有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运用思辨契悟的方法,才能从史书中汲取智慧。智慧包含思辨力与契悟力,其思辨契悟对象是道德,即对宇宙万物规律和人类文明规范的思考与领悟。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史哲交融,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是智慧教育的丰富源泉。 张立华老师详细介绍了国学智慧课程的教学方法。他指出,国学智慧课程应采用思辨契悟的方式进行讲授与研究。其中,思辨过程包含质疑与解疑环节,主要方法有普通逻辑思辨和平行逻辑思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方法需相互结合、灵活运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培养创新人才,而智慧是创新的前提,国学智慧教育契合中国国情,是培养创新人才切实有效的途径。张立华老师深耕国学智慧教育20余年,成果丰硕,他撰写的相关著作以及即将推出的分享内容,都体现了他对这一领域的持续探索与深入思考。 本次讲座以深厚的学理支撑与前瞻视野,为AI时代的国学教育开辟了新思路。不仅启发师生重新审视传统智慧的现实转化,更为影视学院"新文科"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支持。未来,这一理念或将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范式,培养出更多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为文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张立华 张立华,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编审(正教授级),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原学术委员,主要从事国学智慧教育研究和胡适研究等。曾任中学语文教师和中学语文教研员16年,又在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吉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6年,讲授古代汉语、训诂学、文献学等国学课程。1999年从事出版工作以来,先后任吉林人民出版社杂志社总编、两刊主编兼出版社第一编辑部主任,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文史哲事业部主任,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纪晓岚研究中心主任、传统文化编辑部主任。 独立撰写的著述十余种,独立整理校释的古籍数十种,主编及合撰的图书百余种。在“新华网”“光明网”“上观网”“澎湃网”“今日头条”和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吉林电视台、长春电视台、吉林卫视、深圳卫视、《中国图书商报》《北京晨报》等媒体做过文化访谈或讲座。在《人民日报》、《文史知识》(中华书局)、《中华读书报》(光明日报社)、《解放日报》(上海市委机关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文史哲》(山东大学)、《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百余篇。另外,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准备的《孟子故事慧》已经完稿,即将录制;为中央电视台“云听”准备的《战国策启示录》,正在录制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