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天传微博 v天传微信 v 欢迎进入天津传媒学院网站!

您的位置:天津传媒学院官网>> 天传新闻>> 综合信息>>正文内容

天津传媒学院产学融合高端论坛在无终艺术馆举行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9日作者:新闻中心 科研与国际交流处点击:

【来源:新闻中心】【打印文章】


天津传媒学院《高校产学融合赋能演艺市场》产学融合高端论坛



执行校长李晓华主持论坛


5月18日下午,天津传媒学院产学融合高端论坛《高校产学融合赋能演艺市场》在无终艺术馆举行。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巨龙世纪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忠魁,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巨龙世纪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坤,青年舞美设计师郑金启,中国杂技团服装造型设计师魏小萌;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天津传媒学院校长李罡,执行校长李晓华,副校长马斌,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武小宇、戏剧学院执行院长刘恩义,科研与国际交流处处长王燕,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主任王帅,学校部分师生代表;北京天朝盛典艺术剧院总经理孙羽郎,北京现代艺术传媒教育集团演艺中心主任汤晓丹参加论坛。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举行。执行校长李晓华主持论坛。



“原创剧作的市场化运作探索”上半场论坛


上半场论坛主题为“原创剧作的市场化运作探索”,由汤晓丹老师主持,刘忠魁老师、孟坤老师和李罡校长任论坛嘉宾。汤晓丹老师指出要做好产销,具备市场营销眼光,根据观众反响和市场定位精进细节,不断精进提高。刘忠魁老师和孟坤老师结合多年演艺工作从业经验,通过讲述北京巨龙世纪文化有限公司制作的《风华绝代》《武则天》等知名话剧制作的幕后故事,分享了他们对高校与演艺市场产学融合的独到见解。

刘忠魁老师表示,艺术类高校产教融合是提高人才质量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艺术行业市场化运作发展的关键。现今不少艺术类高校将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列入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创作和生产中去,提升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和优势,做到与市场无缝对接。



李罡校长发表观点


李罡校长指出,当代高校艺术教育可以分为产创融合、产教融合多个层面,天津传媒学院的一些原创的话剧、音乐剧等可以看做是产创融合的成果。从另一方面来看,学校通过搭建平台让学生参与其中,跟随老师经历从话剧、音乐剧的剧本直到舞台最后到市场的一个完整的周期,是产教融合的体现,在学生毕业时能够极大程度的促进从学校到产业、市场的无缝对接。

上半场论坛尾声,校长李罡、执行校长李晓华为刘忠魁老师、孟坤老师颁发专家证书。




校长李罡、执行校长李晓华为刘忠魁老师、孟坤老师颁发专家证书



“剧作中的视觉艺术漫谈”下半场论坛


下半场论坛主题为“剧作中的视觉艺术漫谈”,由刘恩义院长主持,郑金启老师、魏小萌老师、王帅老师任论坛嘉宾。三位老师就李罡院长编排的原创大型历史舞台剧《鹤之爱》进行了服装、舞美等视觉艺术方面的交流。老师们回顾了《鹤之爱》在舞美设计和服装设计创作中的心路历程,对接下来盘山艺术节戏剧学院原创诗剧《回望·曹禺》中的专业知识与艺术表达方式进行探讨。

魏小萌老师表示,在当代舞美造型设计中有历史、奇幻和现代三种类型,但在读完《鹤之爱》的剧本后,发现这部剧同时涵盖了三种元素。首先这部剧是一个奇幻题材的剧,其次剧中的背景可以隐约与辽代的历史相映,最后,剧中的情节又包含有现代意味的爱恨情仇,因此,在进行造型设计时试图将三种类型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鹤之爱》中独特的造型风格。同时在进行当代造型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细节,比如《鹤之爱》中所有的衣物、造型都经得起细细推敲,每一个耳环、花式背后都能进行历史、文化的溯源,正是这样的细节塑造,才使得了《鹤之爱》成为一部经得起“4k”检验的优秀音乐剧。

郑金启老师表示,舞美设计并不能够是简单地进行情景再现,而更应当是基于剧本基础的二次创作,是戏剧核心精髓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每一部话剧或者音乐剧的剧作者在创作时都是沉浸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中,而如何将观众带入到这一情景中,充分理解到戏剧的精髓,便是舞美设计师的责任。

下半场论坛尾声,校长李罡、执行校长李晓华为郑金启老师、魏小萌老师颁发专家证书。



校长李罡、执行校长李晓华为郑金启老师、魏小萌老师颁发专家证书



嘉宾领导和师生代表有序参观无终艺术馆


论坛结束后,嘉宾领导和师生代表有序参观无终艺术馆,深入了解艺术馆的文化内涵。


2023519184615.JPG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深度探索了高校艺术教育赋能演艺市场的新路径,推动艺术教育助力地域文化艺术演艺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了艺术类高校产学融合高质量发展。天津传媒学院也将继续不断探索艺术类高校产创融合、产教融合新途径,深入挖掘紧扣时代的市场型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校特色与学科特点,推动学生从学校到产业的无缝衔接,做办学底蕴深厚,产学融合紧密,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应用型艺术类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