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天传微博 v天传微信 v 欢迎进入天津传媒学院网站!

您的位置:天津传媒学院官网>> 天传新闻>> 天传大讲堂>>正文内容

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王艳莉做客天艺大讲堂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5日作者:图/肖本双 文/王温雪 编辑/肖本双点击:

【来源:天艺新闻中心】【打印文章】

 

音乐学院教师何巍介绍王艳莉副教授

 

 

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艳莉

  

  2018年5月15日上午在我校音乐楼小剧场,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艳莉做客天艺大讲堂,以《国际视野下中国城市的音乐产业与音乐生活》为题,带领着音乐学院的师生们回到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领略上世纪娱乐文化的魅力。

 

 

讲座现场

 

  战火纷飞和西方文化的碰撞,赋予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流行文化的独特魅力。王艳莉副教授详细解读了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其呈现的城市歌舞、电影音乐、中外音乐家的演出,在当时的中国音乐发展状态下显现出的音乐市场化、产业化现象。

 

 

王艳莉副教授以《国际视野下中国城市的音乐产业与音乐生活》为题讲座

 

 

王艳莉副教授带领着音乐学院的师生领略上世纪娱乐文化的魅力

 

  “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停......”随着《毛毛雨》的歌声响起,王教授从中国第一首流行音乐开始了讲解,通过对一首首极具时代特色流行歌曲的鉴赏,使学生对30年代流行音乐的整体风格有大致的了解和感受,学生聆听着每一首歌曲,通过王教授的悉心讲解,认真体会着属于那个时代音乐的魅力。

  在讲座中,王教授重点讲述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无论是他创办"中华歌舞团"还是"明月歌舞团",都培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作品,培养了一位又一位明星,成为影响20世纪30年代上海娱乐文化重要力量。

  王教授还讲到,上世纪30年代的西方音乐家的上海梦——工部局乐队,在欧洲人的乐队中,我国音乐人通过自身的实力,在交响乐队中不断证明自身,让中国人在西方音乐里也拥有了话语权。也是因为工部局乐队对中国音乐人的青睐,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学习西方音乐的脚步。

 

 

学生认真聆听讲座

 

 

王艳莉副教授讲述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

 

  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是一个思想飞扬的年代,但娱乐文化却没有因为政治和战争而中断,反而蓬勃发展。王教授通过精彩的案例和精心的讲解,使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当时的娱乐文化发展情况,有利于学生对中国流行音乐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学习音乐时更能回溯古今,继续探索。

 

 

我校音乐学院教师与王艳莉副教授合影留念

 

王艳丽简介:

  王艳莉,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9月至2016年4月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长期从事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城市音乐文化的相关研究。目前,于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级、教育部、省级、校级人文社科项目十余项;获得多项省级艺术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近年来,一直从事有关城市音乐文化的研究,在《音乐研究》、《音乐艺术》、《中国音乐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相关研究的学术文章;出版学术专著《上海工部局乐队研究》(2015.6,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音乐现代化进程中移民文化现象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哈尔滨二城市为中心》(已结项),主持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孤岛”时期上海城市音乐文化研究》(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