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学院是建校之初最早设立的教学单位之一。共设四个系:表演系、戏剧影视文学系、戏剧影视导演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开设表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四个本科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本科毕业生符合条件可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目前在校生近3000人,专业设置合理,基础教学扎实,教学手段规范,教学质量优良,学院秉承“产学研创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突显“以德铸魂、以文化人、以创带教、以产促学”的办学特色。培养胸怀家国、德才兼备、精艺尚美、专业基础扎实、 实践创新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专业师资★
我院现有专任教师17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2%,博士/硕士占比78%,专任教师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斯特雅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他们在教学上基础扎实、经验丰富,并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创新,遵循着“三全育人”的原则,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力保障。我院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社会知名导演、编剧、演员、舞美设计师来校进行学术与专业实践交流。
★教学设施★
学院配备16间多媒体专业教室、27间表、导演排练教室、10间化妆教室、服装教室以及专业机房实验室、多功能实验剧场等先进设施。每学期组织学生外出观摩实践,充分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需求。
我院实验中剧场拥有524个座位、配备专业级别的灯光、音响和舞台机械系统的综合专业实验室,它集戏剧小品排演、综合晚会排演、大师讲座课、舞台美术制作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体,是一个现代化的多功能戏剧剧场。实验中剧场已成功承办“第22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季微短剧展演”,校企合作影偶剧《星鱼》等大型活动,成为学校戏剧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
★实践活动★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艺术教育的规律,以教育部提出的“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作为指导,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艺术+思政"育人体系,重视学生的校园实践活动,校内定期举办“文常大赛”和“剧本大赛”以及学院品牌活动之一的“原创小品大赛”,为学生提供了施展自己才华和梦想的舞台。同时,还会选送优秀作品参加由天津市教委举办的天津市高校文艺展演,并屡创佳绩。纪实体跨界融合舞台剧《追光的人》,由李罡校长总导演,再现天传拓荒者创业历程,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原创话剧《大江歌罢》以周恩来青年事迹为蓝本,荣获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实现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三重突破。我校精心打造并选送的校园版话剧《俗世奇人》,凭借其对冯骥才先生原著精神的精彩演绎和全体师生演员的出色表现,在两项重要戏剧赛事中捷报频传,喜获佳绩!国家级荣誉:该剧于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脱颖而出,荣获大会最高奖项—— “优秀剧目奖”。此奖项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教育部共同主办,是全国高校戏剧创作与表演领域的权威肯定。该剧在首届天津大学生戏剧节的舞台上,摘得大赛 “一等奖”桂冠。
以上获奖情况,不仅是对剧目艺术水准的高度认可,也充分展现了天津传媒学院在戏剧影视艺术教育领域的卓越成果和扎实实力,彰显了学校实践创新能力。这不仅是天津传媒学院的骄傲,更是天津高校校园戏剧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学院文化★
学院始终坚持遵循高等艺术教育规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中心,科学布局发展路径: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石,汇聚名师力量;以教学科研为引领,驱动学术创新;以课程建设为根基,筑牢育人平台;以艺术实践为活水,赋能专业成长;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心,深耕发展内涵。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学院教师团队锐意进取,科研教学成果斐然。教师在核心及各类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数十篇,彰显深厚学术底蕴。尤为可喜的是,由戏剧学院院长刘恩义和盘山学者刘晔原教授分别领衔申报的天津市本科一流课程建设项目《舞台表演综合实践》《舞台剧本写作》成功获批立项,标志着课程建设质量达到新高度。
我们始终坚信,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价值。学院持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着力融合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显著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办学成效获得广泛认可:培养的毕业生以优异综合素质广受好评,就业率与成才率持续走高,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双高满意度成为最有力的印证。特别是戏剧学子,以其扎实的专业功底、无私的敬业奉献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行业中赢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誉与一致好评。
学院将继续坚守艺术教育初心,精育英才,砥砺前行,为社会输送更多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
上一篇:我校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姚佳根参加第三届艺术史学科发展研讨会[ 10-19 ]
下一篇:戏剧学院表演专业介绍[ 0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