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新媒体与社会》(CSSCI来源集刊)、《电视研究》(CSSCI核心期刊)联合主办的”首届微短剧研究学术论文工作坊”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据悉,本次工作坊共收到全国500余篇论文投稿,经多轮评审,最终遴选23篇论文入选。除主论坛外,共设 “AI、算法与微短剧”“微短剧的影响及治理”“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短剧出海与国际传播”等四个平行分论坛。我院李丹老师作为第一作者完成的论文《媒介可供性视角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AI微短剧的创作逻辑及实践反思》成功入选,并在“AI、算法与微短剧”平行分论坛进行论文汇报与学术交流。
精英汇聚:学界顶尖专家共探微短剧前沿
本次工作坊汇聚了国内微短剧与智能传播研究领域的多位权威学者。包括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汪文斌、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讲席教授陆小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大学》常务副主编朱春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发中心期刊编辑部主任谢宝军,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张国涛,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教授、《现代传播》副主编潘可武,《新媒体与社会》主编谢耘耕,华东师范大学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新媒体与社会》主编陈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赵云泽,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国际SSCI一区杂志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副主编庞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何天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内容一部副主任杨娜等。多位学者围绕AIGC、算法逻辑、微短剧治理、文化出海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对话。
推动教学改革,反哺创新人才培养
我院教师的论文从全国500余篇投稿中脱颖而出,入选本次高水平学术工作坊并受邀发言,体现了我院在微短剧与智能传播领域扎实的学术积累与敏锐的学科洞察。该研究基于媒介可供性理论,通过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AI微短剧主创团队的深度访谈与系统调研,精准解析了AI技术在内容生产、叙事创新与传播赋能方面的实践路径、困境及对策,为理解智能媒体融合转型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案例参考与理论支撑。
此次入选,是我院推动“科研反哺教学”理念的重要成果。通过将总台等头部媒体的前沿实践引入学术研究,不仅提升了科研内容的实践价值与行业关联,也为课堂教学注入真实鲜活的案例资源,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演进同步迭代。
未来,我院将持续推进微短剧、AIGC等新兴业态与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探索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学生在智能传播领域的实战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适应媒体深度融合与视听业态变革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上一篇: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天津传媒学院校赛颁奖典礼圆满…[ 09-28 ]
下一篇:没有了!